【摘要】低溫冷凍行下鼻甲消融術對持續性變應性鼻炎(allergic rhinitis,AR)的治療效果。MVEhth体会官方网页版
變應性鼻炎(AR)是特應性個(ge) 體(ti) 接觸變應原後主要由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,是臨(lin) 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。冷凍技術具有微創、安全、操作簡便、患者耐受性好的優(you) 點。利用冷凍技術行下鼻甲消融術能使肥大的下鼻甲體(ti) 積縮小,鼻腔擴容,改善通氣,提高嗅覺功能,鼻腔黏膜功能快速恢複,能顯著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狀和生活質量。報告如下。
1資料與(yu) 方法
1.1研究對象 選擇2011—2014年間本科室收治的AR患者100例為(wei) 研究對象,其中男48例,女52例;年齡16~62歲,年齡中位數36.3歲;病程1~20年,平均5.4年。符合“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”的診斷標準,所有患者均為(wei) 中-重度持續性AR,且所有患者皮膚點刺試驗(SPT)對屋塵蟎和粉塵蟎呈陽性。
1.2排除標準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;急、慢性鼻-鼻竇炎,鼻息肉;結構性的鼻腔阻塞(嚴(yan) 重鼻中隔偏曲)等。
1.3治療方法 患者取坐位,雙鼻腔用1%丁卡因溶液噴霧行表麵麻醉,1%利多卡因生理鹽水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潤麻醉。采用杭州製氧機廠生產(chan) 的S107型手持式低溫治療器(低溫治療器用液氮製冷)。治療時左手持前鼻鏡,右手持冷凍器,冷凍器噴頭從(cong) 下鼻道進入接觸下鼻甲下部由前向後開始噴射,連續噴射15~20s,液氮通過冷凍器即成氣體(ti) 噴射至病變部位。冷凍病變部位至結霜變白,持續1min,待局部複溫後再重複治療2~3次(2~3個(ge) 凍融周期)。然後對雙側(ce) 鼻丘部進行冷凍。左右鼻腔分別按此方法依次冷凍。患者術後觀察20min,如無出血等並發症可離院回家休息。口服鼻炎片7d及鼻腔局部用抗組胺藥4d。間隔7d後重複治療一次,連續做4~6次,視鼻腔情況決(jue) 定治療次數。定期隨訪。
1.4研究方法
1.4.1 鼻部症狀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(visual analogue scale,VAS),運用主觀視覺10分評分表(10cm長)評定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後3個(ge) 月、6個(ge) 月鼻腔症狀情況,並對鼻部總體(ti) 症狀進行評分,代表AR嚴(yan) 重程度。
1.4.2 鼻激發試驗(nasal provocation test,NPT) 采用直徑10cm的濾紙片蘸屋塵蟎變應原點刺激液0.05mL放置於(yu) 患者右側(ce) 下鼻甲前端黏膜表麵,觀察20min,如出現明顯流涕、鼻塞、打噴嚏症狀記錄為(wei) 陽性,如無明顯鼻部症狀出現,則為(wei) 陰性。
1.4.3 生活質量評定 在治療前與(yu) 治療後3個(ge) 月、6個(ge) 月對患者進行鼻炎相關(guan) 的生活質量調查,內(nei) 容包括:①鼻部相關(guan) (鼻涕、噴嚏等)。②眼睛反應(流淚、眼腫、眼痛等)。③行為(wei) 狀況(常攜帶紙巾,鼻子不舒服需要摳鼻及吸鼻等)。④睡眠質量(失眠頻繁,睡眠質量差,入眠困難等)。⑤日常生活(容易過敏,不願活動等)。⑥情感內(nei) 容(心情低落,煩躁不堪,情緒消極等)。⑦其他方麵(工作質量下降,極難集中注意力,易疲憊頭痛等)。總分42分。每項由患者所受影響程度進行判別,完全沒有影響至影響嚴(yan) 重之間為(wei) 0~6分,總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。
1.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9.0係統軟件進行統計分析。計量資料如符合正態分布,以(x±s)表示,治療前後差異比較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。計數資料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。以P<0.05為(wei)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yi) 。MVEhth体会官方网页版